1传统美学思想概况
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奠定在先秦,融含在当时的哲学和艺术理论之中。从理论形态方面来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源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的美学思想。1.1儒家美学思想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尽善尽美”是《论语》中提出的一条重要的审美标准[3],在传统中国社会中认为美即是善,二者密不可分。孔子第一次将美与善明确区分开来,指出“美”是能直接引起人们生理与心理效应的感性形式,“善”则是体现伦理道德精神的观念形态。孔子认为美的东西不一定是善的,未进善的东西也可以是美的,只有将美与善统一起来,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同时,孔子继承和发展前人的“尚中”、“尚和”的思想,形成了独特地“中和”美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庸”原则。“中和”之美是指结构和谐、内部诸因素发展适度的一种美,强调情思纯正和情感表现的切当,并以适中、适度为原则,形成和谐统一的美。1.2道家美学思想特征。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进行了升级,给世人在艺术审美上一定的启示和影响。“崇尚自然和朴素之美”,道家指出自然朴素为最高之美,要求返璞归真。由于老庄都强调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主张追求美、真统一,反对矫揉造作,在艺术上反对认为造作的艺术[4]。老庄崇尚自然朴素之美,并非着眼于形式,而是强调内在美,重视内在之美,主张美丑相对、美丑泯灭。同时,老子提出了“虚实结合”的审美观,认为世界万物是“有”和“无”的统一,即“虚和实”的统一,统一是美的境界。虚实结合理论认为,建筑艺术形象只有虚实结合才能反映有生命的世界,才是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虚实结合的美学特征不仅可以在古代文学和绘画中寻觅到其足迹,还可以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有所体现。
2现代建筑中的美学思想
“建筑美”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建筑美是指单体的建筑美,涉及美的房屋,美的造型以及美的装饰。而广义的建筑美是指把建筑置于更广阔的、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去研究,跨越个体的局限,走向整体。建筑美学史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基础上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5]。从现代建筑的审美需求,我们可以看出其美学思想的影响。现代建筑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还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与人等多项关系。由于现代的社会条件日趋复杂,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纷繁嘈杂的社会生活背后,人们越来越重视追求“简洁性”。20世界60年代兴起“现代艺术运动”,主要提倡将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建筑之中,以简洁为主要特点,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6]。由于这种风格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得以广泛流行。为此,我们需要透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炼出适用于现代建筑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传统美学思想中强调追求自然之美,现代社会中在经历了喧嚣繁杂之后,也最向往回归自然,以便于身心的放松。现代建筑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合理的生存空间。古人在造园时,总是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例如曲径通幽等手法。虽然现代室内设计不可以直接沿用古人的手法,但可以继承古人在这方面的创意,以充实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古人在建筑中,更多的强调装饰美,偏重于对形式美的追求。而现代人随着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精神层次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科技的的同时,对以往的文化传统并非完全否定,而是以强大的内聚力将其包容,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延伸。为此,现代建筑中人们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打造具有文化素养的精神空间。虽然传统美学思想蕴含着许多建筑设计的精华,但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美学中所强调的对成均衡性,这种设计风格显得过于中规中矩,显然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个性化是格格不入的。同时,传统美学思想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在空间布局、结构形式以及色彩等方面均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但这种准则显然与现代设计中所追求的平等、自由观念不相符合。
3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
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统一协调性。传统美学中重视追求统一性与协调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上总体上依旧强调统一协调性。为此,现代建筑中在满足建筑设计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建筑艺术设计的多样化发展。在实现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如何体现形式上的统一而又不同的建筑美感设计是现代建筑的关键。统一性是指建筑在外形上和色彩的统一和类似。首先,建筑外形的统一,主要是依靠建筑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建筑设计主从关系搭配实现建筑设计的整体协调[7]。其次,建筑色彩的统一,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建筑色彩的统一密切相关。建筑材料的整体搭配协调可以实现建筑的统一性设计,从而形成统一的风格,使其具有建筑艺术的美感。例如在小区高层建筑中,一方面我们要体现出小区建筑整体上的统一协调性,另一方面也要表现出其多样化。3.2对成均衡性。不同的建筑设计美感和风格,可以借助建筑的形状、大小、材料的选取以及颜色等进行呈现。传统美学思想指导下的古代建筑中,无论是宫殿、庙宇、桥梁还是楼台亭阁等都体现出“对称”这一美学法则。空间位置的对称性设计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还能在这种模仿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对称均衡是最简单的均衡房屋设计,然而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来说,房屋建筑均衡中心的凸显和强调单单依靠外观是难以体现的。而对于成功的房屋建筑设计而言,如何在设计的过程中自然凸显出建筑的均衡点,以明确体现出设计的美感是一个关键点。在本身不对称或不规则的房屋建筑中如何体现出均衡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借助于杠杆原理,实现不对称建筑在建筑美学中的平衡发展,是一项较为创新的做法。3.3提倡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供人类使用和居住,为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将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使用者着想。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传统美学中的“人本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将以人为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美学的精神,也是适应现代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必然选择。建筑设计者应根据现代人的精神准求和审美需求进行设计,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设计出实用而又合乎人性的环境。3.4重视生态环境。道家强调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传统美学思想与新时代下社会所倡导的生态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一脉相承,其宗旨都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建筑设计者应树立尊重自然、节约能源的原则。在设计中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更多的尊重与关心。同时,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自然因素等条件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地方材料,延续当地的文化风俗,使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8]。此外,利用自然空气、阳光等来打造自然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4美学思想与现代建筑融合的方法
4.1强调整体情调。传统美学思想比较重视意境的营造,强调整体情调的和谐。而这与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不谋而合,为此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应该重视整体情调的营造。整体情调的营造主要是指空间的整体感,是综合构思影响建筑整体感的各个环境因素,使得各个因素得以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整体情调的营造,主要需要借助色彩、材质、形态等方面。色彩是居住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红色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和希望。在建筑中,以红色系的装饰可以打造空间的氛围,提升室内空间的文化气质。在传统君主社会中,只有皇家建筑才可用绚丽多姿的颜色,而普通民众的建筑智能是素面朝天。而在新时代的现代社会,色彩的选择已经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可以选用明度较高的颜色。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即使同一种材料也会因加工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质感,为此材质的选用方面也要求达到统一[9]。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尽量选用视觉和触觉相近的材质。同时,传统美学思想提倡“天人合一”,重视人的精神与审美对象的和谐统一。故而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人、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设计时应该重视营造意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4.2加入生态元素。传统美学中提倡“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这与当前社会下的神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在古代社会,先人们十分重视对自然的保护和尊重,将天地人物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而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中重视生态元素,也是美学思想与现代建筑设计融合的一项有效方法。建筑设计中生态化设计需要体现出三大主题:以人为本、呵护健康和资源节约与再利用,其出发点是适用、耐久、经济、安全为主。在房屋建筑进行装修时,应该选择绿色环保材料。所谓的环保材料是指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概念而设计生产的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装饰材料[10]。传统建筑中,大部分的光源来源于太阳光照。而在现代建筑中,形成光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采光两种。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在房屋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天然光源,在设计中可利用通透的隔断来增加空间的透光性。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尽量降低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使用,尽量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建筑设计影响深远。现在建筑中体现着传统美学思想,而传统美学思想又指导着现代建筑设计,为其提供设计来源。将传统美学的精髓思想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是人们精神追求和生活实际的需要。